• 首页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公司介绍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健康百科 >

    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,人体成分分析仪助力

    更新日期:2025-03-11 09:54:39

      日前,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了新版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,从肥胖的界定标准、肥胖的干预等方面为普通公众和专业医生提供指导。这一指导原则的发布,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体重,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。
    人体成分分析仪
      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是什么?
      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心脑血管问题、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因此,科学地判定超重和肥胖显得尤为重要。
     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其中包括遗传、饮食、身体活动水平、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,共同影响着个体的体重状况。
     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?
      体重指数(BMI)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。BMI的计算公式为:
      BMI=体重(kg)/身高(m)²
     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.5至24之间。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,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。根据BMI的数值,肥胖又可分为轻度肥胖(28-30)、中度肥胖(30-35)、重度肥胖(35-40)以及极重度肥胖(≥40)。
      人体成分分析仪的作用
      除了BMI,人体成分分析仪在体重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这种设备能够测量体脂率、肌肉量等指标,帮助更多面地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。
      肥胖的干预措施
      新版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》还强调了肥胖的干预措施,包括:
      1.饮食调整:减少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的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。
      2.增加身体活动: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等。
      3.行为干预:通过心理咨询、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,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。
      4.医学干预:对于重度肥胖者,可以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,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
      新版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》的发布,为公众提供了科学的体重管理依据。通过结合BMI和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数据,可以更多面地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,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。希望公众能够积极关注自身体重,科学管理,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,提升生活质量。
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咨询厂家:136 0514 8240

    Copyright © 1996-2024|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    备案号:苏ICP备14049643号-2

    公司地址:南京市栖霞区科创路1号金港科创园综合楼11楼